高速CNC加工的數控編程不同于普通加工的數控編程,在高速加工中,由于進給速度和加工速度很快,編程員必須能夠預見到切削刀具是怎樣切入工件中去的。
?
加工時除了使用小的進給量和淺的切削深度外,編制NC代碼時盡量避免加工方向的突然改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進給方向的突然變化不僅會使切削速度降低,而且還有可能產生“爬行”現象,這會降低加工表面質量。
甚至還會產生過切或殘留、刀具損壞乃至主軸損壞的現象,特別是在三維輪廊加工過程中,將復雜型面或拐角部分單獨加工會比用“之”字形加工法、直線法或其他一些通用加工方法來一次加工出所有面更有利一些。
高速加工時,建議刀具緩慢切入工件,同時盡量避免刀具切出后又重新切入工件,因此,從一個切削層緩慢地進入另一個切削層比切出后再突然進入要好。
其次,盡可能地保持一個穩定的切削參數,包括保持切削厚度、進給量和切削線速度的一致性,當遇到某處切削深度有可能增加時,應降低進給速度,因為負載的變化會引起刀具的偏斜,從而降低加工精度、表面質量和縮短刀具壽命。
故在很多情況下,有必要對工作輪廊的某些復雜部分進行預處理,以使高速運行的精加工小直徑刀具不會因為前道工序使用的較大直徑刀具而留下的“加工殘余”而導致切削負載的突然加大。
目前一些CAM軟件具有“加工殘余分析”的功能,這一功能使得CAM系統準確地知道每次切削后加工殘余的位置所在,這是保持刀具負載不變的關鍵,而這一關鍵對高速加工的成功實現又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刀具路徑越簡單越好,這樣,加工過程更有可能達到最大進給速度,而不必由于密集的數據點簇和加工方向的突然改變而減速。在“之”字形切削路徑中,用“弧線”(或類似弧形線段)來連接相鄰的兩個直線段,將有利于減少加/減速程序的頻繁調用和轉換次數。
在高速加工中,無論從加工精度還是從加工安全性來說,CAM系統的自動過切(殘余)保持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過切(殘留)對工件的損壞是不可修復的。
而它對刀具的破壞亦是災難性的,這就要求被加工幾何表面建立一個精確而連續的數字模型以及有一個高效的刀具路徑生成算法來保證加工輪廓的完整性。
其次,CAM系統對刀具路徑的驗證能力亦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方面可以允許程序員在把加工代碼送到車間之前驗證程序編制的正確性,另一方面還可以對程序進行優化,根據不同加工路徑自動地調節進給速度以始終保持最大安全進給速度。